浅析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培育

点击数:586 | 发布时间:2025-06-13 | 来源:www.hafuto.com

    作者介绍:杜必莹(1975-),女,江西吉安人,讲师,本科,吉安师范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3)-6-0-01

    1.引 言

    美术课程是一门艺术类教育学科,能够帮助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综合素质、道德情操,激起学生的想象力和革新创造精神,推进学生的全方位进步,是其他教育形式所没办法替代的。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察看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进步都有很大有哪些用途。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和进步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革新能力的进步,培养学生个体具备独立性、创造性、新颖性、超越性。美术作品的创作与赏析过程也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其他学科的乐趣,更好地投身于学习和生活。假如说其它教学内容和形式赋予了学生理性的常识与技能,那样美术则赋予了学生敏锐的双眼、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温顺善感的心。

    2.培育美术素养的地位及意义

    2.1社会价值

    美术是艺术的表达方法之一,更是一种精神意识创造的商品,还是一种人类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产物,它体现着社会的和个人的审美观念和理想。经过上千年的历史演变与文化积淀,美术已经渗透到所有精神与事物的内部,并形成了和人类社会密切的联系。美术作品与创造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要紧而鲜明的标志之一。美术的影响力很广泛,早已融入了社会经济进步、城市建设、人民生活的很多方面、点点滴滴。也为社会精神文明生活与物质文明生活添砖加瓦,增添了不少内容与色彩。比如:观赏性艺术、实用性艺术、绘画艺术、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工艺美术、商业美术等,早已成为人类文明与智慧的要紧体现,城市建设的要紧组成部分、城市形象的要紧象征。如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形象地再现了抗日战士英勇战斗、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不只体现了中国的传统审美价值观与精神价值观,也激起了更多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国热情。美术在现实社会中不只起着教育功,丰富和改变大家的精神世界与物质生活,也提高了大家的认知与认识水平。

    2.2校园文化价值

    校园文化可以说是学生参与完成学习、校园生活、实践活动的要紧存活环境。校园文化主要由文化生活与精神生活等元素一同构成。校园文化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用途,而美术素养则是以自己独特的教育功能与影响力,丰富和充盈着校园文化的内容与形式。美术素养促进学生从视觉的认知体验、参与过程体验、超越自我、达成自我价值的体验等,培育和提升校园文化的美育、德育、实用、认识和传播交流等功能,可以推进校园文化的进步。

    2.3学生个体成长培育价值

    美术教学所体现的教育功能符合美术专业学生的身心发展趋势,是推行素质教育非常有效的方法。作为素质教育要紧内容之一的美术教育,美术独特的个性、创造性、主体性在师范院校的素质教育教学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有哪些用途。列夫?托尔斯泰指出:“大家用语言互相传达我们的思想,而大家用艺术互相传达知己的感情。”美术教育不止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更是一种深层次情感的碰撞,对塑造人的完美个性、陶冶学生美的心灵与品格、培养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打造和谐的内在品质,都具备积极意义。美术作品赏析是美术教学中的要紧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经之一,对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有着特殊有哪些用途。可以说美术赏析在艺术范围、在目前素质教育中饰演着要紧的角色:(1)培养学生的察看能力和审美能力;(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革新意识;(3)提高学生形态与审美意识;(4)培养学生自我超越与革新能力;(5)培养学生完善的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能力;(6)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赏析与创造能力;(7)促进学生文化常识层面的不断丰富;(8)有助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观、生活观、世界观;(9)让学生掌握识辩社会真、善、美与伪、恶、丑,净化学生的情感和心灵,培养高尚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3.师范院校学生美术素养培育的什么时间建议

    (1)让学生更好的融入美术中去,让美术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达成“美术牵动学生,学生带动美术”;(2)改变美术课堂教学场景与环境,全方位提升学生美术综合素质;(3)加大学校美术和民间美术的有机融合,推进美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4)使学生更多的参与美术作品的创作与赏析,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5)加大美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6)挖掘美术资源,加大德育教育,构筑“人格长城”――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点尝试。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